
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走出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孙永利
2018年娄家店乡吉祥沟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书记,孙永利。说起这位驻村第一书记,他可不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书记,他是一位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民教师。
践行初心,服务基层。习近平总书记说,“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从匠心育人的教书先生到奋斗在基层岗位的人民公仆,秉承马克思主义学院人践行初心的使命和服务基层的精神风貌,从讲坛走向基层。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一群特殊的“学生们”,孙永利实现了教师与驻村书记的角色转换,无时无刻不诠释着辽宁工大人“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用汗水与智慧把吉祥沟村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希望的田野,在扶贫一线岗位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人生。
开拓进取,砥砺前行。风雨铸就凌云志,砥砺奋进谱新篇。从三尺讲台到扶贫一线,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家中,为了尽快了解吉祥沟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村貌,孙永利通过观察和调研走访,与退休老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情况。挨家挨户亲自到村民家中走访,就这样孙永利走遍了吉祥沟村的田间村落,掌握了村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从教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他深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联系实际这个道理,为此,他自费学习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自掏腰包实地考察养驴、养鹿等养殖业,在养殖场系统地学习养猪、养羊、养鸡等专业技术知识并虚心向村里老干部学习基层扶贫工作经验。用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孙永利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用知识探索脱贫出路,看到有些村民衣物破旧,他积极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会,在学院书记和工会主席及热心老师的帮助下,收集了大量闲置的衣物送到家庭困难的村民家中,吉祥沟村在孙永利书记的努力下,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得到了提高,如今,吉祥沟村正在走向全面小康的致富之路。

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乡镇书记:韩阔
立德树人,治学为民。金秋时节,层林尽染,阜新市长营子镇即将迎来一位驻村书记,她的名字叫韩阔,这同样是一位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从一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大学老师到投身于乡镇基层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知识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自己的第二故乡拥抱一片广阔的天地。用真情、用真心为长营子镇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和智慧源泉,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出一份坚实的力量。
初心不改,谱写芳华。讲台系国运,丹心铸民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殷切希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学校的号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先后培养出两位服务基层的乡村书记,投身于祖国乡村振兴建设和扶贫工作。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人的担当精神。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始终将党和国家放在心中,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教育和鼓舞学生爱国爱党,将个人梦融入到民族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思想力量。
朴实无华,坚韧顽强。辽宁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后有孙永利和韩阔两名优秀党员,放下书本,投身于艰苦的农村实践,深入扶贫工作第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扎根基层、磨砺意志,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国家精准扶贫贡献一份属于辽宁工大人的智慧力量。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用服务基层的雄心壮志传承着太阳石精神,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时代风貌。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祖国,为辽宁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扶贫工作续写崭新的篇章,为一代又一代马院人诠释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的太阳石精神。
敢为人先,担当作为。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国家的“三农”发展战略,是辽宁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骄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辽宁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的风采,勇于担当,肩负使命,做贡献、做好事、做实事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人的标签,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形象和风骨,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的书记从这里成长成才、实现更大的成功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