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学质量如何,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传达出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的重视、高标准的要求和高质量的期许,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全面系统地指出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指明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前行方向,为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重要依据、重要立场、重要使命、重要地位、重要要求、重要方法和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表达了对思政课教育工作者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希望和郑重的嘱托,使全国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备受教育和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当前和以后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的航标灯,这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目标要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是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全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工作者闻令而动,吹响了新时代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的号角,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全力探寻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方法与路径,掀起了高校思政课教育繁荣发展的新高潮,思政课走进了新时代。
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一年来,学术界、理论界、教育界、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创造各种良好的交流、探讨思政课发展的平台。通过各种会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研讨、思政课教学方法探究、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营造热烈氛围,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调研、研讨开辟阵地。各种高层次的思想论坛,理论研讨会为提升高校思政课充实了丰厚的养料和坚实的理论基础。高层次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会,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人才队伍基础。各种大讨论、大调研、大备课、大检查,也极大的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极大了增强了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成果也取得了很多创造性的成果,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很多鲜活的案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政治性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校思政课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政治方向。离开政治性,也就无所谓思政课,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首要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鲜明体现为民族、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优秀人才这一光荣使命,完成好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特有的无产阶级的、人民群众的、全人类整体的立场和利益观,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志向,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突出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的表现。
二、思想性是思政课教学的灵魂
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在于他的思想性。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思想意识、教会学生在接触和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中及时澄清思想困惑,明是非、识美丑、辩善恶,使青年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达到锤炼思想、启迪智慧、培育价值、涵养精神、培养品格、陶冶情操、塑造灵魂、追求境界的作用。
思想性要求高校思政课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的魅力,真理是有魅力的,是可以说服人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立足于现实世界和实践生活过程,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的立场赋予马克思主义无以伦比的公正力。创新的理论品质赋予马克思主义持久的生命力。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无穷的吸引力。
真理的力量只有靠真理来说服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为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的说服力依靠思政课教师教学的解释力来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坚定地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解释世界,给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实践证明“学术含量高的教学具有知识上的丰富性、逻辑性上的严谨性和事业上的开阔性,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和穿透力。”
三、实践性彰显思政教学的问题意识
高校思政课教学讲究以理服人,理论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理论只有和火热的社会实践问题联系起来,并对社会实践有指导意义,理论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有针对性,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能是说教,只能是说服。要增强理论的说服的力量,必然要直面现实矛盾和问题,理论联系实践,联系党情国情世情,联系时代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正面回答重点难点问题,热点和焦点问题,将教材当中的基本原理转化成一个个与现实相对接的问题,以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辩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和研究。使晦涩难懂的理论从空中落到地下,接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了解和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实现答疑解惑,从而讲清讲透理论,才能使思政课生动、鲜活、真切、深刻,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样的思政课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
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中国人正常的生活节奏和秩序,党中央当机立断,作出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防控措施,全国上下团结奋战、众志成城、可歌可泣、感天动地。有效的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国为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全民抗击疫情的斗争,就是思政教科书,有关部门及时地抓住这次有力地向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时机,邀请专家上思政大课。专家们用深邃的思想、生动的案例和透彻的说理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这次思政大课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工作的强大力量,透过正在中国发生着的火热实践,将疫情防控工作涌现的案例转化为鲜活课堂。专家学者的精彩讲解在高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极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爱国、奉献、担当、作为的思想情感,是一堂现实的、鲜活的、深刻的、难忘的思政课。
事实胜于雄辩,抓住问题便能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政课要善于从火热的现实实践生活当中捕捉矛盾和问题,运用活灵活现的现实材料、生动案例、感人故事,来解释书本教材中的原理、概念、论断和思想理论,为学生答疑解惑,充分发挥思政课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导航,引领人生的作用,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量。
四、关键性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好的思政课堂一定离不开好的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要强筋壮骨,做好内力功夫。
一是要以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影响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求之首就是“政治要强”,就是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才能毫不动摇地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地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解释世界,给学生答疑解惑,才能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才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
二是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模范力,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容易受理论的熏陶而造就深刻崇高的人格。
三是要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所谓的视野要广就是要有丰富的学识,以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外,还应该具备渊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四是要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好的思政课教学,在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于教师熟练的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于教师能用通俗的、大众化、生动形象的话语表达等等。而实现这些离不开思政教师的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等多维度的创新,唯有新才能跟上时代,把握学生心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做到:以知识的透彻力说服学生,以思想的深邃力征服学生,以家国天下情怀启迪学生,以高远的格局视野引领学生,以严谨认真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刘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