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转眼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已经一年了,一年来我们通过深入学习讲话内容,深刻领悟了讲话精神,并切实以这一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抓住青年学生成长的这一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如何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新目标、新使命。
2019届大学生是00后,他们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知识群体,他们身处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要完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特殊使命和专业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新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针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标准和专业内涵,我们思修教研室的每位教师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与教学研究,以集体研究来促进教学、搞好教学,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用于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举办的业务上的函授、培训等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
一年来,教研室在校党委和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全员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和创建职责。以“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为支撑,以“忠教爱生、严谨治学”的教风为师德建设目标,认真开展“爱业、爱校、爱生”的三爱活动和“严谨、博学、活泼、高效”的师表工程,形成了一个奋发进取的教育教学氛围,创下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思修教研室和党支部先后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先进集体”、校“先进基层党支部”、“红旗党支部”称号。2018年7月获评辽宁省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项目后,2019年9月末网上上传申报了教育部第二批“双创”样板党支部,2019年12月获评了教育部第二批“双创”样板党支部。
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新要求,并指明了实现这一要求的新路径,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八个相统一”。据此,教研室重视教学改革创新,一年来我们继续实施思修教研室和党支部品牌“筑梦工大博学笃行”育人熔铸计划,一方面,2019年9月策划、指导、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首部微电影《不只是一个人的春天》,该片讲述了大二女孩袁梦寻因家庭原因迷失自我,最终在张涛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渐醒悟成长的历程。9月27日首映礼结束后,该片上线阜新市微电影创作学会新片场,不到50个小时点击观影量过万。微电影的相关报道登上了阜新日报、辽宁日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11月21日《不只是一个人的春天》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几个月来,该片热度在朋友圈持续延烧,成为传承学校太阳石精神、弘扬青春正能量的良好载体,这是“筑梦工大博学笃行”育人熔铸计划实施的成功范例。此外推荐2018级学生方博、2019级学生冯睿辰等二十余人次参加阜新市微电影拍摄的社会实践,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课程教学效果,推荐十几名学生观看阜新市职工演讲大赛总决赛,汲取社会正能量,由丰富多彩的课堂延伸到课余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2019年我们通过先后参加辽宁省思政课座谈会、观摩辽宁省思政课教学大赛、辽宁省集体备课会、辽宁省“思政金课”建设研讨会、辽宁省学科共建会,作为专家赴校际听课等方式,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广大教师做“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我们时刻牢记这些要求,懂得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有着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把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不断从实践和人民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
我们知道任何集体的成功与发展,归根结底,都可归纳为其团队精神的成功。教研室每位老师都努力立足岗位,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骨干作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育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化教学改革的举措。同时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对每一位新进教师,都积极热心地进行传帮带,从教学设计、教案、课堂教学、学生作业,事无巨细,细致耐心地传授经验。结合课改,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备课。优化课堂教学,把课堂作为实施创新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核心”原则,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肯定。2019年9月,大一新生开始上课,之前精心设计准备的课程,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讲课多次被学生的掌声打断。下课后,好多学生围上来,说:“老师您讲的太好了!”“老师,您让我受益匪浅!”我想这就是对我们思政课教师最大的鼓励和褒奖。
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如此重大,使命如此光荣,任务如此艰巨,没有过硬的本领和作风是不可能胜任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科研工作则堪称这条生命线上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势地位,在老师中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教研室加快了教育科研步伐,增加了跟踪前沿知识的能力,整体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准。结合“课程改革”学习,组织教师努力探索,优化教学过程。思政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一年来我们参与录制了面对全校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视频公开课。作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我讲了《当前我国国内总体形势》党课,与支部党员分享201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七件大事,引导党员教师开阔视野。在阜新日报专刊发表了《解放思想,共建美丽阜新》的发言摘要,起到党员就是宣传队的作用。在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年会上,作了“关于帕斯莫尔《人对自然的责任》的研析”报告,走在了环境伦理研究的学术前沿。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上,作了《阜新城市发展中生态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报告,并主持了青年论坛专题研讨,博得与会者的好评,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政金课”建设研讨会上,学习了课程建设新方式。
教师的言行,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思政课教育的效果,不仅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一年来我们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化宣讲引领工程,比如走进阜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乡音乡情》直播间倡导大学生深入图书馆阅读名著,志愿参加玉都社区“我和我的祖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微党课展演活动,撰写《不忘初心,芳华无悔——“岁月怀想”》等多篇歌颂祖国、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人民、宣传学校的作品,用表里如一、知行统一的嘉言懿行宣传先进文化,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做到了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这些形式与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被学生们称为“亲老师”、“好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有高尚的人格,用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人。
庚子年之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举国上下统一思想,一致行动,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诠释了凝聚中华民族磅礴伟力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思政课程真实可感的丰富养分。在当前疫情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响应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我们又将抗疫过程中涌现的典型案例融入到了新一轮的课程教学实践之中。让我们不负韶华,书写思政课教学的新篇章!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林红梅)